Search

Department Members

系所成員

教師資料

現任

傳醫所合聘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65.9〜72.6)

經    歷
臺北榮總針灸科住院醫師(72.7〜76.3)
臺北榮總針灸科總醫師(76.3〜77.3)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代主任(84.5〜96.6)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科科主任(96.7.1〜102.12.22)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部主任(102.12.23〜109.12.20)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96.8〜97.8)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97.8〜106.8)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專任副教授(106.8〜109.8)
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外交部援助西非賴比瑞亞醫療團醫師(78.10〜79.2)
美國南加州大學麻醉部研究員(81.12〜82.12)(國科會補助)
通過中醫師考試取得中醫執照(95.9起)

會    員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會員(78.7〜迄今)(家專醫字第0542號)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會員(80.8〜迄今)(台老醫專字第0033號)
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86.11〜迄今)(針專醫字第0004號)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醫學會(98.3.1〜迄今)

臺灣中西整合醫學會

受獎紀錄

  1.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110年度第一屆玉階獎—領航貢獻獎
  2. 臺北榮總97年度第一屆經典文獻獎七篇入圍之一(暈針現象研究,民79)
  3.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96、100、104年度優良醫師獎
  4. 臺北榮總80、90、93、98、103、110年度臨床教學績優醫師獎
  5.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106年優良教師
  6. 國科會八十年度乙種研究獎助費
  7.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全國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第六名

研究專長:針灸科學、中醫內科學

研究方向

針灸臨床療效、臺灣中醫健保資料庫分析、比較東西方自然哲學、中西醫整合醫療

開設課程

比較東西方自然哲學與古醫學觀、家庭醫學科之社區醫學實習、中醫醫藥學概論、實驗針灸學/中醫針灸學、整合醫學暨中醫學現代進展

專長

針灸

學術著作

學術期刊發表
  1. 蔡承宏,張清貿,龔彥穎,陳方佩,吳大鵬*(2016年03月)。針刺治療嬰兒臂神經叢麻痺。台灣中醫醫學雜誌,2015年9月;13(2) : 13-24。
  2. 謝承運,張清貿,陳方佩,吳大鵬,楊仁鄰,龔彥穎*(2016年03月)。雷諾氏症候群的中醫診治病例報告。臺北市中醫會刊-國醫節專刊,2016年3月;22(1): 55-64。
  3. 陳方佩*,蔡玲玲,陳方周。(2016年03月)。范適《明季西洋傳入之醫學》一書的源起。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16年3月;19(1):1-18。
  4. 張清貿,施柏瑄,朱學亭,陳方佩。該如何理解「證」?(2016年)。中醫證型現代研究的定性與定量。臨床醫學, 2014;73:189-195。
  5. 蔡承宏,張清貿,龔彥穎,陳方佩,吳大鵬*。針刺緩解粒線體疾病病童疑似肌陣攣發作之病例報告。中醫藥研究論叢:2015年9月;18(2) : 121-130。
  6. 蔡承宏,張清貿,龔彥穎,陳方佩,吳大鵬*(通訊作者)。針刺治療嬰兒臂神經叢麻痺。台灣中醫醫學雜誌:2015年9月;13(2) : 13-24。
  7. 張清貿,施柏瑄,朱學亭,陳方佩。該如何理解「證」?-中醫證型現代研究的定性與定量。臨床醫學: 2014;73:189-195。
  8. 陳方佩,鍾茂修,黃信彰。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面面觀。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011年4月25日;26(4):168-176。
  9. 陳方佩。討論氣功的氣與經絡的氣之異同。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8年12月; 11(4):41-55。
  10. 陳方佩,鍾茂修。再探發現經脈的歷史之源和演進。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8; 11(3):7-24。
  11. 陳方佩,鍾茂修。拔罐法治療疾病的文獻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6;9:13-22。
  12. 陳方佩。歐洲植物療法和中國醫學的比較。臨床醫學雜誌:2006;57(5):384-392。
  13. 陳方佩。比較古希臘和中國醫學之源—兼論中國醫學核心理論之特色。臨床醫學雜誌:2006;55(3):216-224。
  14. 龔彥穎,陳方佩。(2005)針刺止痛機轉與臨床應用。臨床醫學雜誌:2005;56:096-099。
  15. 蔡慧玲,陳方佩。(2005)小兒針灸學之臨床應用。臨床醫學雜誌:2005;56:091-095。
  16. 蔡慧玲,陳方佩。(2005)對中醫《傷寒論》証型與源起之現代探討。臨床醫學雜誌:2005;56:001-009。
  17. 鍾茂修,陳方佩。(2005) 針灸調整免疫的研究進展。臨床醫學雜誌:2005;56(3):186-188。
  18. 陳方佩,黃相碩。中醫藥的利水作用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5;8:107-115。
  19. 龔彥穎, 陳方佩, 謝仁俊。肌肉生理學與經筋系統。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5; 31-36。
  20. 陳方佩。古代中醫是否有農尹與岐黃派之分?–探傷寒論之源。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4;7:83-97。
  21. 龔彥穎, 陳方佩, 周志哲, 鄭州閔, 謝仁俊。 針刺止痛穴位在腦部磁場的變化。 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4; 13-18. (VGH 92-153)
  22. 陳方佩。由「WHO傳統醫學臨床指引」看針灸未來的發展。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3;6:19-26。
  23. 龔彥穎, 陳方佩, 陳純娟, Niddam DM, 謝仁俊。運動點在穴位和針灸治療的角色。 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3; 43-49。
  24. 陳方佩。談徐靈胎「針灸失傳論」的歷史意義。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2;1-10。
  25. 陳方佩。從考古人類學觀點—看中醫的經絡概念。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1;4:40-52。
  26. 陳方佩。陰陽與數字的關係。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000;3:41-46。
  27. 陳方佩,鍾茂修,吳大鵬,龔彥穎。談針灸穴道的源起與演進—兼比較筋膜症候群的引發點概念(上)。臨床醫學雜誌:2000;45:100-109。
  28. 陳方佩。針灸穴道的源起與MPS的關係。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99;2:11:45-58。
  29. 龔彥穎, 陳方佩. 艾灸對全身性紅班狼瘡病人細胞免疫力之影響。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99; 63-8。
  30. 陳方佩。針灸與中國自然哲學。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98;1:35-41。
  31. 陳方佩。經絡的概念。臨床醫學雜誌:1998;42:359-365。
  32. 陳方佩。由針灸談中國傳統醫學之哲學觀。台北榮民總醫院。1997。
  33. 陳方佩。肌筋膜症候群的針灸治療。臨床醫學雜誌:1996;38:25-36。
  34. 陳方佩。暈針現象的臨床探討。臨床醫學雜誌:1996;37:362-370。
  35. 陳方佩。針灸醫學的歷史回顧與展望。台北榮民總醫院。1995。

研究計畫

科技部計畫

  1. 評估傳統醫學門診老年人衰弱症自動化檢測與針灸介入 (110/8/1〜111/7/31)
  2. 服務學習模式應用於醫學人文教育成效評估-以海外地區傳統醫療服務暨專業人才培訓為例 (109/8/1〜111/7/31)
  3. 中藥(VGH-BPH1)對於良性攝護腺增生病人之療效評估一隨機雙盲對照及交叉研究 (107/8/1〜109/1/2)
  4. 中醫海外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學習之醫學人文教育成效評估 (107/8/1〜108/7/31)

衛福部計畫
中藥正益方茶飲的臨床觀察研究 (109/9/1〜110/12/31)

臺北榮總院內計畫

  1. 探討大腦缺血性中風後投予CLT-28643合併中草藥或GDF11之療效評估 (110/1/1〜111/12/31)
  2. 使用中藥合併西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療效與追蹤分析 (109/1/1〜109/12/31)
  3. 頭皮針治療巴金森氏症的療效評估 (108/1/1〜109/12/31)
  4. 探討刮痧療法對於慢性膝關節部位疼痛減緩之成效 (108/1/1〜108/12/31)
  5. 針刺治療慢性坐骨神經痛:療效、機制暨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疼痛網絡之研究。(107/1/1〜107/12/31)
  6. 臺北榮總醫療創新計畫:
  7. 使用中藥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療效 (109/9/23〜110/6/1)

多中心研究計畫
評估針灸對於化療引發週邊神經病變之療效:第三期隨機安慰組設計臨床試驗

自行研究計畫

  1. 中草藥飲品TF601於第二型糖尿病患指標改善評估之前導試驗
  2. 針灸治療中老年人下背痛者疼痛、壓力知覺、中醫體質與皮膚電阻測試之前導硏究
  3. 探討中醫針傷科治療肌痛症患者與止痛抗發炎及肌肉鬆弛藥物使用之關係
  4. 針刺對顱底小腦橋腦角腫瘤手術後遺症之療效評估
  5. 探討糖尿病患者中醫治療利用與療效分析-臺北榮總大數據中心資料庫
  6. 探討艾灸治療對於大腸激躁症患者的症狀改善與心律變異

實驗室介紹

陳方佩教授身為北榮傳統醫學部中西醫師,用針灸治療中西醫疾患近四十年,經驗豐富。

陳教授的研究以臨床實驗為主,結合北榮優秀的西醫團隊,進行多項跨領域研究,例如:首創全球分析中醫健保資料庫,進行中藥複方臨床療效,合作部門有:家庭醫學部、腸胃科、泌尿外科、乳房醫學科、胸腔科、腦神經小組、精神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新陳代謝科、皮膚科、復健科、耳鼻喉科和腫瘤醫學科等等,資源充沛,提升中西醫視野。畢業學生職場表現優異。除國內學生,還有來自越南醫師攻讀碩博士和馬來西亞的研究學者。

陳老師尊重每位研究生獨一無二的想法來規劃研究,比如刮痧膝痛、艾灸大腸炎、雷射腕隧道、服用中藥或針刺法,激發出橫跨中醫與西醫的研究成果。

中醫健保資料庫分析
全球首創使用台灣中醫健康保險資料庫,分析中醫之治療方式:中藥、針灸、傷科推拿整復之全名使用率與適應症分析,也是全台灣首次使用大數據分析的實證醫療文獻。首度提供常用中藥排序方法,並且帶動台灣各中醫學界建立dry lab的分析利用,令國際嚮往。

複方臨床試驗-榮陽治肝湯
臺北榮總及陽明大學攜手合作,根據中醫健保資料庫分析全國常用中藥排序,擬定新複方,首次在北榮以中藥「榮陽治肝湯」作為西醫治療慢性C型肝炎之輔助治療,成效有統計意義。

利用腦影像研究多元中醫證型分析
全球首創藉由坐骨神經痛患者,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進行低頻率波動(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分析,了解到大腦活動變化的潛在機制,並認識到中醫體質在個體化治療策略中的重要性。

針刺劑量與療效-坐骨神經痛
以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針灸的「劑量」影響對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效應。證實針灸不論其劑量皆可有效緩解急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有效且安全,消除醫界與民眾對於針灸之疑慮,提供另一治療選擇。

國際影響與合作
UCLA中西醫結合中西醫邀請演講,肯定北榮/陽交大的中醫藥發展,也曾受邀至韓國KIOM國際研討會,以及日本東京大學交流,並與台日韓醫師研討CAM在三國的利用。曾至印度教學,與阿育吠陀醫師對談。

提倡中醫教育國際化,歷25年,每年皆有外籍醫學生,歐洲、美加及日韓等,加上外賓參訪皆熱忱指導,例:美國退伍軍人會每年參訪,學習針灸與中藥應用。